2004年,北京科泰兴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落户房山,它不仅成功研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净化水的产品,获得众多专利,还成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典型代表,获评“先进非公有制企业”等称号。(全文1249字,阅读需要8分钟) 记者|宋霞 编辑|宋霞 实习生|李正宇
与很多企业喜欢打造花园式办公环境不同的是,此公司的办公场所主打别具一格的“菜园式”特色,院子里有大葱等蔬菜,也有各种果树,既绿化了环境,又为职工提供了绿色食材。厂房里的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,与此同时她们的另一半正在客户那里安装、维修净水设备。这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在共同成长。
走进此公司办公楼能够正常的看到,100多个荣誉证书摆满了大厅的两面墙。这中间还包括“北京市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单位”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,国家“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”和北京市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等多项荣誉。
不过,科泰兴达董事长孟繁欣特别提到了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全国“万企帮万村”精准扶贫行动先进非公有制企业称号。
因为自2013年以来,科泰兴达持续参与京蒙帮扶及对口支援,在锡林郭勒盟、乌兰察布、包头等地的20多个旗县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,实施饮用水安全保障项目50多项,为农牧民安装家用净水机32000余台,村级集中式净水站200余套,惠及200多万城乡居民。
考虑到农牧区经济欠发达,农牧民收入低,科泰兴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,销往这些地区的净水机仅以成本价售出,并终身免除人工及上门服务费,向牧民承诺所有净水设备免费更换滤芯、膜、配件等耗材。
孟繁欣介绍,大草原地广人稀,牧民居住点分散,有的牧户间相隔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,距旗县最远的可达200多公里,售后维护十分艰难,维护成本非常高。不仅如此,极寒的气候、恶劣的自然条件更增加了公司的安装和维护人员的工作困难。由于当地水质极差,平均1~3个月就要换掉一批滤芯,设备维护频繁。据不完全统计,平均每台净水设备需投入的维护费为1000多元/每年,公司每年对这些设备的维护费用投入就高达3000多万元。
但是,这些重重困难并没有让科泰兴达退缩,他们按时按量完成设备的安装,及时对设备做维修维护,全力保障了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,十多年来,公司此项费用累计投入已高达2.45亿元。
正是在科泰兴达的全力支持与帮扶下,内蒙古20多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,并得以长期保证,地方性涉水疾病得到了明显抑制并出现好转,牧民的健康情况显著改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